检测服务范围:
1、 施工周边房屋纠纷鉴定;
2、 房屋结构可靠性鉴定;
3、 房屋完损等级评定;
4、 房屋装修质量检测和鉴定;
5、 自然灾害损坏房屋检测鉴定;
6、 过使用年限房屋损坏鉴定;
7、 安装广告屏幕等装修加固改造前的性能鉴定;
8、 五无工程房屋的检测鉴定五无工程房屋质量检测鉴定;
9、 特种营业的房屋质量年审鉴定;
10、公共场所及特种营业场所申请、变营业执照等鉴定;
11、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承重构件承载能力不足而引起房屋可靠性鉴定;
12、建筑物的年限鉴定;
13、房屋主体工程质量、结构性、构件耐久性、使用性存在质疑时的复核鉴定;
14、改变使用用途、拆改结构布置、增加使用荷载、延长设计使用年限、增加使用层数可靠性鉴定;
15、**仲裁委托鉴定;
16、房屋地基基础下沉定期监测;
17、灾后建筑物鉴定;
18、钢结构工程等各种大型及特殊结构形式房屋的可靠性鉴定;
19、学校、幼儿园房屋抗震鉴定;
20、图纸复合、楼板承载能力验算鉴定;
21、受火灾、台风、雷击、雪灾、白蚁侵蚀、化学物品腐蚀及汽车撞击等灾害导致的房屋结构性损伤
随着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工程施工噪声扰民、影响周边交通的事件有所增加,周边房屋受施工影响,沉降、开裂情况时有发生,工程周边矛盾日益**。
施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工程施工前及时委托上海市有资质的房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房屋鉴定工作,房屋检测单位也可由建设单位和周边居民协商确定。检测费用由施工单位在工程措施费用中列支。
房屋检测范围以深基坑施工深度为主要依据,对一般建筑物,应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对于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应不小于50米。具体检测范围可根据工程保护和设计要求确定。
(一).房屋检测单位的职责及工作内容
1)房屋质量检测单位应依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和标准,客观、公正地做好房屋质量检测工作。
2)通过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检测等方式了解被检测房屋的基本结构情况和基础形式,了解被检测房屋的使用及改扩建情况,为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3)现场检测和记录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在施工前的完损状况。以文字、图示、照片等方式详细记录完损状况,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后房屋完损状况的对比依据。
4)测量房屋的棱线倾斜和水平高差等初始变形状况,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后房屋变形状况的对比依据。
5)调查拟建工程与被检测房屋的相对位置关系、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对周边房屋的保护措施等,调查并分析被检测房屋结构的薄弱环节,提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6)布置房屋沉降监测点,在房屋关键部位布置裂缝监测点,测量沉降与裂缝监测点的初始值,并确定监测频率以及沉降、裂缝报警值等。
7)房屋的完损状况应进行*检查,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住宅楼居民室内进行*检查时,检查户数不宜少于30%,且分布应具有代表性。
8)施工前检测单位提交的检测报告应告知被检测房屋的业主,并需经被检测房屋的业主确认。
所在区、街道、居委会、物业等相关单位应做好居民的解释和疏导工作,配合房屋质量检测工作顺利展开,为现场检测提供专人配合。物业公司积极配合向房屋检测单位提供被检测房屋的图纸及维修记录等相关资料。
房屋检测属第三方公正检测,被检测房屋的业主应配合房屋检测单位开展现场调查和检测工作,提供入室检测的便利,并做好现场检查记录的确认工作。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影响,并做好与房屋检测单位的工作衔接。对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相应的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对于深基坑施工等对周边建筑影响较大的施工方案,应经*评审通过。
(二)施工影响期间
1、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
2、在施工期间由房屋检测单位按照房屋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房屋进行专门跟踪监测,并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进行监测频率调整,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交监测数据。
3、对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施工点叠加影响造成房屋受损的,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
4、建设单位应成立由施工单位、物业(或房管部门)、街道、居委会等单位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及时处理周边环境出现的问题。
5、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房屋检测单位应及时报警,并会同施工单位加强周边房屋巡视,对施工中房屋出现的结构隐患或危险,应以书面方式通知有关单位,以便建设、施工单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研究解决方案。
6、建设、施工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召集街道、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举行座谈会,介绍施工进展情况及解答各方提出的相关问题。
(三)施工影响结束后
施工影响结束后,因建设工程施工引起房屋受损的,由房屋检测单位进行变形与完损状况复测,综合评定影响类别,提出房屋修缮或加固措施建议,出具房屋检测报告。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影响结束后的房屋修缮或加固工作。建设单位应与受损房屋业主协商确定房屋修缮加固单位,参照受损房屋原设计标准和房屋检测报告的建议,具体的修缮加固方案和计划。
一般检测单位在具体工程实施中,具体做如下检测工作:
1、调查房屋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2、测量房屋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情况。
3、观测房屋周边环境以及可能对房屋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4、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主体结构和承重构件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5、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
6、必要时应根据房屋结构特点,建立验算模型,按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和使用荷载的实际状况,根据现行规范验算房屋结构的储备。
7、综合判断房屋受影响状况,确定房屋受损情况。
8、给出定性报告。
在检测时,发现房屋有危险迹象,必须通知委托人及时进行房屋检测,发现房屋有危险点,必须通知委托人及时排险。
主要技术依据
[1]《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 J08-79-2008);
[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
[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7]《房屋修缮工程技术规程》(DG/TJ08-207-2008 );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11] 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等有关规范标准。
通过以上检测手段,判断建筑的现阶段状况,和质量的综合性评估,保证建筑物的长期和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检测中,为建筑物提供**,并出具*的房屋检测报告和房屋加固建议及方案。
承接各类房屋建筑工程、钢结构工程,厂房、学校、大型楼盘、民房、古建筑、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建筑、房屋建筑加固工程等和其他因故出现的房屋建筑结构状况、完损状况、损坏趋势、抗震、荷载等综合性检测鉴定及其它房屋类型检测鉴定的技术工作。
业务范围
房屋建筑工程检测服务范围:
1、性质:既有建筑、在建工程、烂尾楼等;
2、功能: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古建筑等;
3、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混合结构、排架结构、钢结构、筒体结构、石砌体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
4、楼层: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高层建筑。
房屋抗震检测
建筑抗震,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而地震区划是根据可能的地震破坏程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区域划分。地 震性评价系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区域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 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要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 参数和基础资料。地震性评价结果,即可作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重*程与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 震设防要求。一些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灾害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除了地震规模(震级)大外,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没有经过良好抗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房屋倒 塌。而且这些房屋经常是完全倒塌成一堆石块废墟,将人活埋;这样的场景在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的伊兹米特(Izmit)地震、2001年1月26日 印度的布吉(BHUJ)地震、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Kashmir)地震以及此次的汶川大地震等死亡人数过2**的灾害地震中都较 为类似。因此,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较直接、较有效的方法。
然而,不是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子就不会被震倒。假如建筑物遭受较端地震的袭击,过其抗震标准,那么建筑物还是可能严重受损或倒塌的。以这次汶川地震的规模 来推算,在龙门山断层附近距离断层线2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动强度可能高达0.3g以上(地震烈度8度以上),约相当于中国抗震规范烈度9度的设防地震水 平,但实际耐震设计的标准只有7度(成都)左右。换言之,建筑物只有7度的耐震能力(符合抗震标准),却遭受了9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有些城市虽然距离龙门 山断层较远,理论上震波会随距离而衰减,但可能是因为地质较松软,而在当地发生震波放大的效应(地盘效应),这也会使地震烈度过抗震标准而成为重灾区。
因此对房屋进行抗震检测就很有必要,该检测使用于正在使用中的房屋及拟作改造的房屋的抗震能力评定。主要通过检测房屋的结构现状、调查房屋的改造方案和未 来使用情况,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检测房屋的质量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在规定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 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一般检测单位在具体检测实施中,可分为现场检测和非现场检测。倾斜、沉降、裂缝、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各 参数的检测一般为现场检测。非现场检测项目有:a.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中,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b.钢结构构件检测中,钢材抗拉强度试验法检测钢材试件抗拉强度,钢材弯曲强度试验方法检测钢材试件弯曲变形能力。 c.木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
一般检测过程为:
1、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必要时补充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2、*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3、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等抗震措施,复核抗震承载力。
4、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
5、一般房屋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6、对现有房屋整体抗震能力做出评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屋,按有关技术标准提出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和抗震减灾对策。
通过以上检测手段,判断建筑的现阶段状况,和质量的综合性评估,保证建筑物的长期和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检测中,为建筑物提供**,并出具*的房屋鉴定报告和房屋加固建议及方案。